一、單項選擇題:
1.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圍繞的兩大主題是民主和B
A.監督B.團結C.協商D.議政
2.當代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的時間是D
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1954年
3.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的任免權屬于D
A.本級人民代表大會B.本級人大常委會
C.上級法院院長D.本級法院院長
4.當代中國第一次全國普選是在D
A.1950年到1951年春
B.1951年至1952年春
C.1952年至1953年春
D.l953年至1954年春
5.提名國務院副總理人選的是C
A.全國人大主席團B.全國人大常委會
C.國務院總理D.國家主席
6.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被稱為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A
A.封建主義B.法西斯主義
C.壟斷資本主義D.國家資本主義
7.第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是B
A.陳云B.鄧小平
8.現行選舉法規定,直接選舉中,選民推薦代表候選人的聯名人數是C
A.20人以上B.15人以上
C.10人以上D.5人以上
9.批準省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人選的是D
A.省級人民代表大會B.省級人大常委會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全國人大常委會
10.以下屬于地方政府運作核心的會議是B
A.黨政聯席會議B.政府會議
C.政府行政會議D.政府擴大會議
11.中國共產黨黨內最高處分是D
A.警告B.嚴重警告
C.留黨察看D.開除黨籍
12.中共省委、自治區委派出的代表機關是中共B
A.地級市委員會B.地區委員會
C.市轄區委員會D.縣委員會
13.提出“擺脫議會制的出路,當然不在于廢除代議機構和選舉制,而在于把代議機構由清談館變為‘工作’機構”的是B
A.馬克思 B.列寧
C.毛澤東 D.鄧小平
14.設區的面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名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屬于其職權益圍內議案的C
A.3人以上
D.6人以上
C.5人以上
15.首次宣布和平統一祖國方針是在D
A.1975年B.1976年
C.1978年D.1979年
16.“三灣改編”中所確立的我軍政治工作的一項主要制度是A
A.黨支部建在連隊制度B.政治委員制度
C.士兵委員會制度D.黨代表制度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省級自治地方是C
A.西藏自治區B.寧夏回族自治區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D.廣西壯族自治區
18.國家副主席的提名權屬于B
A.國家主席B.全國人大主席團
C.全國人大常委會D.委員長會議
19.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的首屆任期是A
A.2年B.3年
C.4年D.5年
20.我國村民委員會式的組織最早出現于A
A.廣西河池B.四川遂寧
C.江蘇太倉D.安徽鳳陽
2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自行招聘全體職員的部門是D
A.律政司B.警務處
C.財政司D.廉政公署
22.以下屬于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的是C
A.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B.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C.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D.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23.民族自治機關組織公安部隊的批準權屬于C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全國人大常委會
C.國務院D.公安部
24.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的職權屬于A
A.村民會議B.村民委員會會議
C.村民代表會議D.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聯席會議
25.可以由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擔任的職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A
A.立法會議員B.立法會主席
C.行政長官D.高等法院首席法官
26.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的會議是國務院B
A.全體會議B.常務會議
C.擴大會議D.總理辦公會議
27.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共C
A.100人B.200人C.300人D.400人
28.1947年重新定名,并以“全國同胞及民主黨派共同推進團結,實現和平統一,建立獨立富強之中國”為綱領的民主黨派是A
A.中國農工民主黨B.中國民主促進會
C.中國民主建國會D.中國民主同盟
29.有權批準義務兵服役期滿后改為志愿兵的單位是D
A.排級B.連級C.營級D.團級
30.人民政協設置地方委員會始于C
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二、多項選擇題
31.我國審判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ABCDE
A.兩審終審制 B.公開審判制度
C.合議制度和回避制度D.陪市員制度
E.審判監督制度
32.下列屬于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有ABE
A.財政經濟委員會B.內務司法委員會
C.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D.香港待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
E.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
33.下列屬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級政府機構的有CDE
A.廉政公署B.審計署
C.律政司D.政務司
E.財政司
34.下列屬于《憲法》規定的中央國家機構有ABDE
A.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B.國務院
C.政協全國委員會D.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
E.最高人民法院
35.總理負責制的具體內容包括ABCE
A.全面領導權B.最后決定權
C.人事提名權D.司法審查權
E.行政首長負全面責任
三、簡答題:
36.簡述鄧小平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總目標的主要內容。
(1)鞏固社會主義制度。(2分)
(2)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2分)
(3)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2分)
37.簡述國家主除對處方面的職權。
(1)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活動。(2分)
(2)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代表。(2分)
(3)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批準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議。
38.閱述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
(1)政治協商。(2分)
(2)民主監督。(2分)(3)參政議政。(2分)
39.簡述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職權。
(1)執行權。(1分)
(2)地方行政立法和制令權。(1分)
(3)管理權。(1分)
(4)領導與監督權。(1分)
(5)保障權。(1分)
(6)關于鄉、民族鄉、鎮的建置的決定權和區域劃分權。(1分)
40.簡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治法律地位。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它在國家權力機關中處于最高地位。
(3分)
(2)中央其他國家機關如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3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是我國長期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1)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舉措。(2分)
(2)它有利于加強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完善我國的監督體系。(2分)
(3)它有利于發揮各民主黨派的優勢和特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分)
(4)它有助于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2分)
(5)它有利于維護港澳繁榮穩定和推動祖國統一大業。(2分)
42.試析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觀依據。
(1)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分)
(2)在中國,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關系從來不是一種殖民關系。(2分)
(3)在國際上還存在著民族分裂主義和其他敵對勢力。(2分)
(4)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實行中央集權制度。(2分)
(5)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分)
五、材料分析題:本題10分。
43.2015年,B市某街道試點建立“人大代表之家”,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和會議室,用于人大代表接待選民和開展活動。全市10個街道,共建立10個“人大代表之家”。據統計,試點以來,“人大代表之家”共開展聯系選民活動500余人次,接待選民近萬人次,收集選民意見建議1000余條,解決了一些居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被愁為打通了基層民主的“最后一公里”。
回答下列問題:
(1)《選舉法》關于加強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2)談談“人大代表之家”的設立對于加強基層民主建設的意義。
答:(1)①人大代表應當與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2分)
②人大代表受原選區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督;選民或者選舉單位有權依法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3分)
(2)①拓寬了民意表達的渠道,隨時收集選民問題形成議案,起到了上情下達的作用。(3分)
②密切了人大代表與群眾的聯系,有助于選民對人大代表的監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