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著名資產階級社會學家斯賓塞是C
A.法國人 B.德國人C.英國人D.美國人
2.法蘭克福學派所主張的理論道路是 A
A.社會批判理論B.常人方法學 C.交換理論 D.結構功能論
3.為了解和掌握發生了什么事、什么情況而進行的探索性研究屬于社會學研究功能中的 D
A.預測性功能B.規范性功能
C.解釋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
4.在社會學研究方法論中,對社會行動過程及結果予以主觀意義理論的方法是 A
A.人文主義方法論B.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方法論
C.實證主義方法論D.功能主義方法論
5.非介入性研究法是指 B P71
A.觀察法 B.文獻法C.訪談法D.實驗法
6.社會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B
A.兩個階段B.三個階段 C.四個階段 D.五個階段
7.我國明確地采用社會建設概念,是在中國共產黨的 C P79
A.十五屆三中全會B.十六屆三中全會
C.十六屆四中全會D.十七屆四中全會
8.異質文化在傳播、接觸中出現的互相排斥的傾向和狀態,被稱為C
A.文化融合B.文化傳播 C.文化沖突 D.文化雜交
9.各種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評價和比較的,因為從各種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賴以生存的環境
來看,每一種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這是文化多樣性中的 D
A.文化中心主義B.文化霸權主義C.文化絕對主義D.文化相對主義
10.人在成年以后的社會化被稱為 B
A.再社會化B.繼續社會化 C.重新社會化 D.基本社會化
11.在社會化的有關理論中,科爾伯格的理論認為 C
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兩個部分
B.一個人的自我形象是別人看他是什么樣子的反映
C.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找到自己的道德價值觀
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組成弗洛伊德
12.根據角色規范化的程度,社會角色可以劃分為 B
A.功利性角色與表現性角色 B.規定性角色與開放性角色
C.先賦角色與自致角色 D.制度性角色與互動性角色
13.行動者之間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展開較量、爭奪,這種社會互動的基本形式是 A
A.競爭B.沖突 C.競賽 D.比賽
14.在霍爾的個人空間理論中,比較正式的場合保持的距離是指 D
A.個人距離B.親密距離 C.公眾距離 D.社會距離
15.以個人進出社會網絡的難易程度的不同,可將社會網絡分為 D
A.互利形態和互補形態 B.穩固形態和松散形態
C.個人形態和群體形態 D.封閉形態和開放形態
16.由一對夫婦與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稱為 C
A.丁克家庭B.重組家庭 C.主干家庭 D.核心家庭
17.初級群體是個人參加社會生活的基礎群體。屬于初級群體的是 B
A.社團B.鄰里 C.職業 D.學校
18.在組織過程中,組織成員之間通過各種形式的交往以傳達思想、觀點、態度、感情或情報的
過程,被稱為 A
A.組織溝通B.組織決策 C.組織控制 D.組織設計
19.在集體行為的傳統解釋中,認為“應該把集體行為的形成和社會結構聯系起來”的理論是B
A.烏合之眾理論 B.價值累加理論C.理性選擇理論D.搭便車理論
20.從個體對教育的需求而言,可以把教育分為D
A.經濟教育和文化教育 B.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C.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D.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21.學校不再被視為社會實現其自我良性再生產的領域,而成為統治階級用以生產與其特殊地
位和利益相吻合的工具,這種教育的社會學分析視角是 A P162
A.沖突論視角 B.互動論視角 C.后現代視角 D.功能論視角 涂爾干 帕森斯
22.達到就業年齡且具備工作能力,謀求工作但未得到就業機會的狀態,被稱為C
A.待業B.無業 C.失業 D.下崗
23.社區能夠形成以社會互助為核心的社會支持系統,這是社區的D
A.社會控制功能B.經濟生活功能
C.社會參與功能D.社會保障功能
24.以人們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層社區為載體,通過社區居民自治,社區與政府、企業和其他社
會組織共同合作,建立一個和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現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會化服務網絡相
適應的社區支持系統,這一過程被稱為 B P185
A.社區發展B.社區建設 C.社區改革 D.社區變遷
25.世界城鎮化進程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中屬于市場主導型城鎮化的是 A
A.歐美模式B.東亞模式 C.非洲模式 D.墨印模式
26.按經濟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區別的群體或社會集團,被稱為 B P208
A.種族B.等級 C.種姓 D.階級
27.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大規模社會流動的次數是 C p221
A.三次B.四次 C.五次 D.六次
28.行為者個人將社會規范內化為自己持有的觀念,從而自覺地按照社會規范的要求約束自己
的社會行為,這種社會控制是D
A.積極性控制 B.微觀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內在控制
29.偏差性社會問題是指個體偏離或違反一定社會行為規范造成的社會問題,屬于偏差性社會
問題的是A
A.毒品問題B.腐敗問題
C.貧困問題D.自然災害問題
30.對社會發展總的方向、大目標、主要步驟與重大措施的設想,被稱為B p264
A.社會發展設計B.社會發展計劃
C.社會發展規劃D.社會發展戰略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社會變遷的特點有BCDE
A.社會性 社會問題的特點
B.必然性
C.前進性
D.非直線式
E.全面性
32.在中國社會學的恢復和重建過程中,費孝通借用中醫學的術語“五臟六腑”來比喻社會學的
建設,屬于“五臟”的有BCD
A.社會學概論六腑B.學會組織C.圖書資料中心
D.專業研究機構 E.社會心理學六腑
33.環境的功能表現在ABDE P84
A.環境對人類具有支持作用B.環境對人類具有供給作用
C.環境對人類具有抑制作用D.環境對人類具有調節作用
E.環境對人類具有文化啟迪作用
34.按照合作的發展程度,可以將合作劃分為BCDE
A.競爭性合作B.自發性合作 C.制度化的傳統合作
D.指導性合作E.契約式合作
35.社會控制的特點包括CDE P234
A.有限性B.人為性 C.普遍性
D.規范性E.多重性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 全球化
是指在全球范圍內展現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客觀歷史進程和趨勢,同時也是世界共同體的各個國家和地區彼此之間的交往和交換關系進一步加強、彼此之間的依存性、關聯性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
37. 社會結構 P77
是指社會諸要素之間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系。
38. 群體
是人們通過某種社會關系聯結起來進行共同活動和感情交流的集體。
39. 社區
是指以一定地域為基礎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40. 社會流動
是指社會成員從一種社會地位或職業向另一種社會地位或職業的變動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 簡述社會學的社會批評功能。P63
1.社會學參與社會必須實事求是地進行理論分析,提出克服和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這種研究稱之為“社會批評”
2.社會批評的目的是通過矛盾的分析,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3.社會學工作者常常對各種社會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就必然會涉及社會結構和現行政策存在的不足
4.社會學應敢于拿起批評的武器,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42. 簡述社會問題與個人困擾的區別。
1.個人困擾必須和個人的自我聯系在一起,只關系到個人直接體驗的有限的社會生活領域,而社會問題所涉及的事情超出個人的局部環境
2.困擾只涉及個人,而社會問題涉及的是公眾
3.個人困擾只發生在個人與他人直接構成的關系區域里,而社會問題具有公眾的特點,它常常包含著制度上、結構上的危機。
43. 簡述家庭與婚姻的理論解釋。P132-133
1.結構-功能主義分析。強調家庭的功能-社會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規則及經濟合作等對整個社會的福祉及平穩運行非常重要。
2.社會沖突理論分析。強調家庭中兩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競爭,這一視角指出了家庭導致社會不平等的原因。
44. 簡述消費的特征。
1.消費的經濟屬性
2.消費的社會屬性
3.消費的心理屬性
4.消費的文化屬性
45. 簡述中國城市群演進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城市群形成過程的人為因素過大
2.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依然受限于現存行政體制的束縛
3.城市群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比重還不高
4.城市群內部結構還不完善
5.城市群空間分布不均衡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 聯系實際試述常見的社會角色失調的幾種情況。P106
1.角色緊張。個人在角色扮演的實際過程中時間和精力上的手足無措
2.角色沖突。指不同角色承擔者之間的沖突,常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領悟的差別、人們沒有按角色規范行事等引發
3.角色不清。指社會大眾或角色的扮演者對于某一角色的行為標準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
4.角色中斷。指一個人所承擔的前后相繼的兩種角色之間發生的矛盾。
5.角色失敗。指由于多種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無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從而出現嚴重的角色失敗現象
47. 試述失范理論的基本觀點 。
1.美國學者默頓建立了著名的失范理論來解釋偏差行為的產生
2.默頓認為存在兩種社會規范,一種是社會對個人所追求目標的規范,另一種是對個人追求目標所使用手段的規范
3.當社會成員經過社會化接受了社會規范的目標后,社會同時又為其提供了追求這些目標的手段,這時目標和手段之間就是平衡的。問題在于社會成員接受了社會規范的目標,卻無法獲得實現這些目標的合乎規范的手段,這時就產生了失范
4.社會失范會使人們處于失范性緊張狀態,為緩解這種緊張,默頓認為人們可能有五種適應方式,即遵從、革新、形式主義、退縮主義和反叛。其中除了遵從者是以社會允許的方法獲得社會鼓勵的目標以外,其他四種適應方式都可以被視為偏差行為。
所謂革新者,為了追求社會鼓勵的目標,采取了不被社會認可的手段,甚至違法的手段。
所謂形式主義,是拒絕了社會提供的目標,但仍然遵守社會規范的手段行事。
所謂退縮主義,是既放棄了社會鼓勵的目標,也拋棄了社會認可的手段。
所謂反叛,是不僅拒絕了社會認可的目標和手段,而且試圖從個人觀念出發,以新的目標和手段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