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C )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近代英國哲學 C.德國古典哲學 D.法國百科全書派哲學
2.與時倶進是馬克思主義的( C )
A.理論前提 B.理論核心 C.理論品質 D.理論特征
3.客觀實在性作為物質的唯一特性,表明它是( B )
A.具體物質的個性 B.—切物質的共性 C.自然物質的個性 D.自然物質的共性
4.世界觀是人們對( B )
A.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B.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C.人類社會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D.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又要結合中國實際。這符合(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C.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和選擇性統一的原理
D.社會歷史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的原理
6.“揠苗助長”的寓言說明的哲學道理是( D )
A.意識的能動作用都是積極的 B.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改變規律
C.意識的能動作用總是巨大的 D.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違背規律
7.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A )
A.實踐的觀點 B.發展的觀點 C.歷史的觀點 D.辯證的觀點
8.下列各項不屬于認識客體的是( B )
A.已經探測到的引力波 B.已經揭秘的史前文明
C.已經觀測到的銀河系 D.尚未發現的地下礦藏
9.真理的發展是一個( B )
A.由主觀真理走向客觀真理的過程 B.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
C.由具體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過程 D.由特殊真理走向終極真理的過程
10.下列各項正確說明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是( D )
A.人口因素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B.人口因素為人類提供生存的場所
C.人口因素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 D.人口狀況能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
11.在現代生產力系統中,分工協作和經濟管理屬于( B )
A.實體性因素 B.運籌性因素 C.滲透性因素 D.準備性因素
12.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動力是( D )
A.科學和技術 B.廣大人民群眾 C.革命和改革 D.社會基本矛盾
13.唯物史觀認為,區分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主要是看他們( B )
A.物質財富的多寡 B.歷史作用的大小
C.天賦才能的有無 D.社會閱歷的深淺
14.具體勞動( C )
A.反映社會生產關系 B.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C.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 D.形成商品的價值
15.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價值的因素中,對各因素都有影響和滲透作用的是( A )
A.維持生存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B.延續和養育后代所需的費用
C.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D.教育和培訓的費用
1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從實質上說就是( B )
A.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 B.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C.生產不足的危機 D.買賣脫節的危機
17.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C )
A.政黨制度 B.選舉制度 C.國家制度 D.文官制度
18.壟斷資本主義可分為( A )
A.私人壟斷和國家壟斷兩階段 B.私人壟斷.國家壟斷和國際壟斷三階段
C.私人壟斷和一般壟斷兩階段 D.私人壟斷.一般壟斷和國家壟斷三階段
19.當代國際壟斷組織的最主要形式是( D )
A.國際卡特爾 B.國際辛迪加 C.國際托拉斯 D.跨國公司
20.壟斷利潤的真正來源是( D )
A.壟斷行為所創造的更多市場價值 B.壟斷企業在自由市場上的賤買貴賣
C.資本主義國家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D.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剩余價值
21.資本主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的管理和調節,主要依靠( A )
A.經濟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計劃手段
22.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 C )
A.中國共產黨 B.德國社會民主工黨
C.共產主義者同盟 D.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23.在2018年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為黨的指導思想被首次載入憲法的是( D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4.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條件和基礎是 ( A )
A.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 B.人與自然關系的高度和諧
C.人們道德水平的極大提升 D.人們法律意識的極大提高
25.當前我國人民的歷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B )
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實現共產主義
C.實現全人類的徹底解放 D.實現人類大同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
【答】(1)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2)外因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即外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3)相互關系:內因和外因相互聯系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4)內和外的劃分因一定條件而具有相對性。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5)在考察單個事物時,此事物的內部矛盾是內因,此事物和他事物的關系是外因。當把上述兩個事物作為一個對象來研究時,它們之間的矛盾關系又成了內因。對同一事物來說,內因和外因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7.為什么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關系的基礎
【答】(1)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①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②由此產生的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
③完全以上述兩項為轉移的產品分配形式。
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關系的基礎,它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2)因為它決定整個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它決定整個生產關系的性質
28. 簡述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答】(1)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的對立物,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商品經濟是指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2)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
29. 壟斷利潤的來源
【答】(1)歸根結底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創造的剩余價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
(2)壟斷利潤獲得的途徑是:
第一,加強對本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剝削.
第二,壟斷組織以壟斷低價購買非壟斷企業的產品,并以壟斷高價出售自己的產品來掠奪非壟斷企業剝削到的一部分利潤.
第三,加強對國外人民的剝削.
第四,通過資產階級國家的財政和信貸,對國民收入進行有利于壟斷資本家的再分配。
30. 如何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
【答】(1)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反對背離這些原則的錯誤傾向。科學社會主原則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規律,闡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否則就背離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目的和無產階級政黨的宗旨。
(2)要善于把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必須把社會主義一般原則運用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才能發揮這些原則指導實踐的巨大威力,才能真正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的真諦。
(3)要緊跟時代和實踐的發展,在不斷總結新鮮經驗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隨著社會主義實踐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學說。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任選2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1.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黨的思想路線
【答】(1)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黨的思想路線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第二,黨的思想路線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第三,“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認識論的精髓;
第四,黨的思想路線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一樣,都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張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32.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1)延長工作日要受到工作日界限的限制,而且遭到工人階級的反抗。因此,資本家還要采取另外一種提高剝削程度的方法,這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條件下,改變工作日中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的比例,以增加剩余價值的生產。
(2)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
(3)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而勞動力價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資料價值所構成,因而就需要降低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
(4)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為條件的。
33.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內容,以及迅速發展的原因
(1)資本的不斷增殖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進行新的.急劇的擴張,使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力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擴展到全球范圍,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新現象,是資本國際化進程的新的高級階段。
(2)內容:
① 國際貿易迅速的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② 國際金融的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
③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并呈現多元化格局.
④ 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⑤ 國際組織的建立.
⑥ 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等.
(3)進入20世紀80年代,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明顯加快,范圍和規模大大擴展,其根本原因是:
①新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通信技術.信息網絡的廣泛應用。
②國際貿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③國際資本流動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