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提出的各項任務,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 )
A.主觀條件 B.客觀條件 C.理論基礎 D.理論前提
【答案】B
【解析】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提出的各項任務,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
【考點】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既表現為它具有徹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現為它具有( )
A.完整的理論體系 B.嚴密的邏輯結構
C.鮮明的政治立場 D.崇高的社會理想
【答案】C
【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1)科學性表現在,首先它不帶任何偏見,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還經受住了實踐 的檢驗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現為它的徹底的批判精神,還表現在它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上。
【考點】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3.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在于如何問答( )
A.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
B.世界可否被認識的問題
C.世界的存在是怎樣的問題
D.世界統一性的問題
【答案】A
【解析】物質和意識哪個是本原.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這在哲學上屬于本體論的問題,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考點】物質世界和實踐
4. 實踐作為一種感性物質活動,強調的是( )
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B.實踐具有主觀性
C.實踐具有能動性 D.實踐具有歷史性
【答案】A
【解析】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客觀物質活動。
【考點】物質世界和實踐
5. 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中,本質和現象反映了( )
A.事物之間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B.事物的內在要素和結構方式的關系
C.事物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系
D.事物的根本性質和表面特征間的關系
【答案】D
【解析】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以及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現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這些特征的外部聯系。
【考點】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6. 意識的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是,意識活動( )
A.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B.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C.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D.能影響人的心理活動
【答案】B
【解析】意識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物質世界。這是意識能動作用最突出的表現。
【考點】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7. 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承擔者,認識主體所具有的突出特點是( )
A.能動性 B.社會性 C.歷史性 D.客觀性
【答案】A
【解析】認識主體是指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承擔者,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現實的.具體的人。認識主體具有能動性是認識主體的突出特點。
【考點】認識的本質
8. 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句話強調的是( )
A.認識過程中摹寫與創造的統一
B.認識過程中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C.認識過程中真理與價值的統一
D.認識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答案】D
【解析】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句話強調的是認識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考點】認識的辯證運動
9.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路線,就必須在工作中堅持( )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切從主觀的愿望出發
C.一切從理論出發
D.—切從臆造的規律出發
【答案】A
【解析】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要求。
【考點】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一
10. 除了生產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另一對社會基本矛盾是( )
A.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的矛盾
B.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的矛盾
C.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矛盾
D.先進意識和落后意識的矛盾
【答案】C
【解析】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一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二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考點】社會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11. 既承認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又承認歷史發展的選擇性,這屬于( )
A.歷史唯物論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歷史循環論觀點 D.折衷主義觀點
【答案】A
【解析】社會發展的決定性是指歷史決定論,社會歷史發展的選擇性是指主體選擇的作用。承認歷史決定論和承認主體選擇的作用是一致的,人們對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揭示,正是為探尋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的選擇活動開辟廣闊天地,使人主體特性自由發揮。這屬于歷史唯物論的觀點。
【考點】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12. 階級產生的根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奪他人財產
B.人的本質是現實具體的
C.人的本質是后天形成的
D.由于產品分配不公出現兩極分化
【答案】D
【解析】階級產生的根本前提是由于產品分配不公出現兩極分化。
【考點】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13. 下列關于人的本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人的本質是發展變化的 B.人的本質是現實具體的
C.人的本質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質是人人相同的
【答案】D
【解析】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本質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發生相應變化的;在階級社會里不是超階級的,而是有階級性的。
【考點】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14. 兩種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換的原因,在于它們( )
A.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B.都是具體勞動的產物
C.對人們有共同的效應
D.在生產中都耗費了一般的人類勞動
【答案】D
【解析】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各種商品,之所以能夠按照一定雖的比例相交換,是因為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的.同質的可以在數星上相互比較的東西,這就 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們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這種無 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就形成了商品的價值。
【考點】資本主義的形成
15. 由于提高勞動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屬于( )
A.絕對剩余價值 B.超額剩余價值
C.相對剩余價值 D.超額利潤
【答案】A
【解析】絕對剩余價值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從而絕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生產出來的剰余價值。資本家除了用延長工作曰的方法以外,還用提高勞動強度的方法加強對工人剝削。
【考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
16. 產業資本的循環運動( )
A.只包括流通階段而不包括生產階段
B.只包括生產階段而不包括流通階段
C.是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的統一
D.是購買商品和銷售商品兩個階段的統一
【答案】C
【解析】單個產業資本在循環運動過程中,依次經歷三個階段:購買階段.生產階段.銷售階段。產業資本依次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 式。
【考點】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余價值的分配
17.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黨制度 B.國家制度 C.選舉制度 D.文官制度
【答案】B
【解析】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資本主義的國家制度.政黨制度.選舉制度.三權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國家制度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
【考點】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18. 上世紀下半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到冷戰結束前,西方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處于()
A.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
B.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答案】D
【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到壟斷階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到冷戰結束前,西方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處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考點】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19. 壟斷資本實現其經濟上統治的方式是( )
A.股份制 B.合作制 C.壟斷制 D.參與制
【答案】D
【解析】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中那些掌握了國民經濟命脈.財力雄厚.進行跨部門經營.對社會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響的大財團的資本屬于金融資本。掌握了金融資本,操縱國民經濟命脈,在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 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稱為金融寡頭。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實行“參與制”實現的,參與制是通過控制一定數量的股票從而層層控制許多企業的經濟上的統治方式。
【考點】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20. 壟斷組織實行壟斷價格的根本目的是為了( )
A.擴大市場份額 B.降低生產成本
C.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D.獲取平均利潤
【答案】C
【解析】壟斷資本在經濟乃至政治上統治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經濟利益驅使的,是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壟斷利潤主要是通過壟斷組織制定的壟斷價格來實現的。
【考點】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21.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方面新變化的是( )
A.在生產管理方面,出現了一系列運用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現了資本社會化,股權分散化趨勢,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勞資關系方面,建立了勞資共決,職工參與管理和持股,終身雇傭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會福利政策,通過再分配手段緩和社會矛盾
【答案】A
【解析】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主要表現(1)生產力方面,當代資本主義的生 產力取得了長足進步,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髙,社會財富迅猛增長,經濟保持了 較長時期的相對穩定發展。在生產管理方面,出現了一系列運用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2)生產關系方面,在所有制關系上,出現了資本社會化.股權分散化的趨勢, 在勞資關系上,采取建立勞資共決制度。在分配關系上,對收入分配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如實行社會福利政策,通過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
(3)上層建筑方面,政治制度與法制的有效結合,國家管理經濟和社會的職能 增強;資產階級的民主形式進一步擴大,公民權利的內涵和外延有新的拓展。意識形態上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更加鮮明。
【考點】經濟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22.19 世紀初期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包括( )
A.法國的圣西門 B.法國的傅立葉
C.英國的歐文 D.英國的莫爾
【答案】D
【解析】19世紀初期歐洲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 的歐文。
【考點】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23. 社會主義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務是( )
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
C.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
D.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
【答案】A
【解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和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最根本的一條。社會主義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考點】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24. 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條件有二:一是工人運動的發展,二是( )
A.農民運動的發展 B.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
C.階級矛盾的激化 D.杰出人物的出現
【答案】B
【解析】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條件:一是工人運動的發展,二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
【考點】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25. 集中體現著共產主義社會主要特征和本質要求的原則標志是( )
A.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B.各盡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D.各盡所能,按地位分配
【答案】A
【解析】共產主義社會的顯著特征和一面旗幟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它集中體現著共產主義社會主要特征和本質要求的原則標志。
【考點】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