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
1. 以下屬于“自動人假設”觀點的是 ( A )
A.人具有可以開發的巨大潛力 B.人總是力圖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滿意的報酬
C.人總是被動地在組織的操縱、控制下工作 D.人的需要的表現形式是復雜的
2. _有一句名言:“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 C )
A、孔子 B、孟子 C、管仲 D、老子
3. 下列哪項是傳統人事管理的特點 ( A )
A.把員工看成被管理、被處置的對象 B.視員工為第一資源的管理視角
C.管理活動重視培訓開發 D.組織和員工利益共同實現的管理目的
4. 以下關于人口資源、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的關系正確的是 ( D )
A.人口資源>人才資源>人力資源 B.人力資源>人口資源>人才資源
C.人才資源>人口資源>人力資源 D.人口資源>人力資源>人才資源
5.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人性論認為,人具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與_這三種一般屬性。 ( A )
A.精神屬性 B.本質屬性 C.主體屬性 D.基本屬性
6. 人力資源流動的影響因素不包括 ( B )
A.個人因素 B.競爭因素 C.職業因素 D.環境因素
7.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人性假設是美國管理學家梅奧在霍桑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 ( B )
A.經濟人 B.社會人 C.復雜人 D.自動人
8. 人力資本理論是由_首創,他成為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的人力資本理論之父。 ( A )
A、西奧多•舒爾茲 B、加里·貝克爾 C、愛德華·丹尼森 D、亞當·斯密
9.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排列正確的是 ( B )
A.生理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C.自我實現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的重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10. 下列哪項是現代人力資源資源管理的特點 ( D )
A.管理目的是組織短期目標的實現 B.以事為中心的管理模式
C.在管理方法上具有系統性 D.戰術性、分散性的管理性質
11.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_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 ( B )
A.亨利·法約爾 B.泰羅 C.麥格雷戈 D.沙因
12. 人力資源的_乃是該資源被用于其他經濟活動中所能創造的最大價值。 ( B )
A.社會成本 B.機會成本 C.財務成本 D.教育成本
二 、填空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1分,共13分。
1. 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措施。
2. 人的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對客體作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 能動性 、自主性與自為性。
3. 促進人的發展 是人力資源開發的最高目標。
4. 在人力資源供給預測時,通過找出過去人事變動的規律,以此來推測未來人事變動趨勢,此種方法稱為
馬爾可夫 法。
5. 鄧小平的人才思想十分豐富,他的兩個“尊重”的人才觀點是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
6. 德爾菲法 是美國著名的蘭德公司首先提出的,它是專家們對影響組織某一領域發展的看法達成一致意見的一種預測方法。
7. 沙因等人認為,無論經濟人、社會人,還是自動人,雖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因為大千世界,人各有異,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一兩種。因此,他們提出了 復雜人假設。
8. Z理論的核心觀點是要在組織中建立起一種“彼我一體”、 信誠統一 、休戚與共的人際關系。
9. 在人力資源相關的概念中,人口資源 代表的內涵范圍最大。
10. 根據互補增值原理,人力資源互補的內容主要包括: 知識 互補、氣質互補、能力互補、性別互補、年齡互補、關系互補。
11. 人的能級具有 動態性 、可變性與開放性。
12. 開發 智力 潛能是人力資源開發的核心。
13. 人力資源供給預測可以分為 內部 供給預測和外部供給預測。
三 、多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1. 現實的人力資源數量包括 ( ABCD )
A.適齡就業人口 B.未成年就業人口 C.老年就業人口 D.求業人口 E.家務勞動人口
2. 當供給大于需求時,可采取的調節方法和措施是 ( BDE )
A.擴大企業規模 B.永久性裁減或辭退職工 C.延長工作時間 D.勞動力轉移 E.允許提前退休
3. 以下不屬于“社會人假設”觀點的是 ( BCE )
A.人的工作積極性主要是由社會性需要引起 B.人總是力圖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滿意的報酬
C.人總是被動地在組織的操縱、控制下工作 D.非正式組織是影響組織成員行為的一種潛在力量
E.人可以依自己的動機、能力及工作性質對不同管理方式作出不同反應
4. 人力資源市場的構成要素包括 ( ABCDE )
A.勞動力 B.用人單位 C.人力資源市場 D.價格 E.供求關系
5. 人力資源配置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 ABCD )
A.充分就業 B.合理使用 C.良性結構 D.提高效益 E.行政配置
6. 以下哪些方法是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 ( ACDE )
A.人力資源現狀規劃法 B.馬爾可夫分析法 C.分合性預測法 D.回歸分析法 E.德爾菲法
四 、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 創造力
是綜合運用體力、智力和其他多種能力,以探求新思想、想出新辦法、構建新理論、做出新成績為目的的高層次的實踐活動能力。
2. 人力資源管理
是企業或組織為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組織目標,運用科學的原則與藝術的方法,對組織中的人力資源從預測、規劃、招聘、選拔、錄用、培訓、使用到升遷、調動、考核、獎懲、工資、福利等方面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的活動。
3. 人力資本投資
是指投入到勞動者身上的,能提高勞動者知識與技能,并能影響勞動者未來貨幣收入和物資收入的各種投入。
4. 人力資源
是指在企業或組織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總稱,這種能力體現在每個勞動者的體力與智力的綜合水平上,并以勞動者群體的整體數量與質量表現出來。
五 、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 制定人力資源規劃的基本程序有那些?
基本程序包括:(1)收集信息,包括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2)預測供求,包括預測供給和預測需求;(3)制定規劃;(4)規劃的貫徹執行。
2. 簡述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內容。
人力資本,就是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以勞動者的知識與技能表現出來的資本。
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主要內容包括:(1)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2)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3)教育投資應以市場供求關系為依據,以人力價格的浮動為衡量符號;(4)擺脫一國貧困狀況的關鍵是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人口質量。
3. 簡述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管理方式。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管理方式有下列特點:1注重滿足組織成員的社會性需要;2努力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3因勢利導做好非正式組織工作;4提高組織管理者的素質。
4. 簡述人力資源開發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人力資源開發的總體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提高國民素質,推動社會進步,最終達到促進人與社會協調發展。具體目標主要是:發掘人的潛能,提高人的使用價值,增強人的主體性。
5. 簡述人力資源配置的特點。
配置的特點是:(1)人力資源配置的對象是“活”的資源;(2)人力資源配置利率高、風險大;(3)人力資源配置復雜緩慢、收益隱蔽;(4)人力資源配置是生產與消費的辯證統一;(5)人力資源配置要堅持科學原則和倫理原則的統一。
六 、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 為什么通用性在職培訓中企業一般不會支付工人的培訓成本而特殊性在職培訓中一般由企業支付培訓成本,試對此進行分析。
答:通用性在職培訓的成本是由工人而不是不是企業支付的。其原因在于經過培訓使工人技能得到提高的收益由工人自己來獲得,而且這種培訓所獲得的技能可以轉移,再加上企業在勞動力用工之間的激烈競爭,因此企業不愿意支付通用性培訓的成本。 由于特殊性在職培訓提高人員的技能是根據提供培訓的企業所獨需的,不存在競爭性市場,培訓后的人員不可能去其他單位尋找工作。企業不會擔心自己提供了培訓費用而在將來蒙受職工“跳槽”的損失。因此企業愿意支付特殊性培訓的成本。
2. 試分析人力資源流動的合理性何在?
答: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是指流動后能產生良好的效益。決定人力資源流動與否關鍵在于流動后能否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人力資源流動的合理性取決于流動產生的積極效應,起碼應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人力資源流動可以促進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二是人力資源流動對人力資源布局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三是人力資源的流動符合國家對人力資源配置和開發的基本方向,有利于人力資源發展的戰略要求。2人力資源流動的合理性與流動代價直接有關,代價較低,合理性較好。3人力資源流動的合理性表現在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