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中,決定其性質和方向的是( B )
A.社會主義榮辱觀
B.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
態度。下列關于信念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C )
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
B.堅定的信念往往伴隨著熾熱的感情
C.信念是對自身未來發展的設計和想象
D.信念是人的認識、情感、意志的統一體
3.馬克思主義認為,除了人間社會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靈的世界或天堂地獄,因而人應該在這個唯一的現實世界中追求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離開社會、離開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因此,馬克思主義所講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人類社會之中的一個未來目標,具有( C )
A.虛幻性 B.抽象性
C.現實性 D.狹隘性
4.“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虛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這句話說明,在確立理想信念時,應該( B )
A.超越人的生活體驗和實際行動
B.把崇高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念結合起來
C.學會對不同的理想信念進行辨別和選擇
D.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與社會的理想信念結合起來
5.新時期我國愛國主義的主題是( C )
A.團結一切愛國同胞 B.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制度
C.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動員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
6.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 A )
A.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B.對本民族進行過度的頌揚和崇拜
C.徹底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傳統
D.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一切領域都與西方接軌
7.任何人都從屬于一定的社會群體,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這些社會關系的總和決定了( B )
A.人生目的 B.人的本質
C.人生道路 D.人生態度
8.人生態度屬于人生觀的范疇,是指( D )
A.人生實踐活動的總目標
B.人的實踐對于社會、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義
C.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D.人們通過生活實踐所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意圖
9.在社會生活中,人生實踐體現出一些價值。其中,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指的是人生的( A )
A.自我價值 B.群體價值
C.外在價值 D.社會價值
10.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 D )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起源于神的啟示或上帝的意志
C.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
D.產生于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11.馬克思指出,在階級社會中,“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這句話說明( B )
A.道德調整的社會關系范圍極為有限
B.道德因反映特定階級的利益而具有階級性
C.有什么樣的道德就有什么樣的社會經濟關系
D.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變化并不必然引起道德的發展變化
12.道德建設的核心,體現并決定著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 D )
A.個人主義 B.集體主義
C.利他主義 D.為人民服務
1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是我國公民應當遵守的( D )
A.公共道德規范 B.職業道德規范
C.家庭道德規范 D.基本道德規范
14.人類的社會生活可分為三大領域: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其中,公民在公共生活領域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是( A )
A.社會公德 B.職業道德
C.家庭道德 D.個人品德
15.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秉公辦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潔,不謀私利、不濫用職權、不損人利己、不假公濟私。這體現了職業道德中( C )
A.精益求精的要求 B.奉獻社會的要求
C.辦事公道的要求 D.互相服務的要求
16.朱熹說:“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這句話說明( C )
A.道德是一種主觀想象 B.道德是一種客觀行為
C.個人品德的形成離不開實踐 D.個人品德的養成不依賴社會
l7.下列敘述中,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 D )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適用的結果也不能隨意被推翻
B.法律的內容應當統一,下位階的法律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抵觸
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實體現和維護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
18.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是( D )
A.改革創新 B.執法為民
C.服務大局 D.黨的領導
19.國家預防、控制、處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和突發災害事故,以維護社會治安,保障社會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這屬于全新國家安全觀中的( D )
A.文化安全 B.生態安全
C.經濟安全 D.社會公共安全
20.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具體規定權利、義務及其后果的行為準則是( A )
A.法律規范 B.道德規范
C.政策規范 D.紀律規范
21.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多個方面,其中指引作用是指( A )
A.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
B.法可以對準備采取同類行為的人或一般人發生積極影響
C.法可以使人們對外部主體的某種行為進行預先分析和預測
D.法作為一種帶有價值判斷的行為規范,可以評判、衡量他人行為的合法性
22.我國法律體系由具有內在聯系的法律部門組成,這些法律部門又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屬于實體法的是( B )
A.《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C.《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23.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對一定時期和范圍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并重新確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動是( B )
A.法律解釋 B.法律清理
C.法律匯編 D.法律編纂
24.法律解釋可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下列法律解釋中屬于非正式解釋的是( A )
A.中國法學會所作的解釋
B.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解釋
C.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所作的解釋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作的解釋
25.下列關于法律適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法律適用是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
B.法律適用的過程或結果以社會輿論為后盾
C.法律適用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D.法律適用既是行政機關的一項職權,也是行政機關的一項義務
26.法律制裁主要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種形式。下列選項中屬于刑事制裁措施的是( C )
A.賠償損失 B.勞動教養
C.沒收財產 D.賠禮道歉
27.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和( A )
A.程序正當原則 B.罪刑法定原則
C.宏觀調控原則 D.誠實信用原則
28.行政行為有效成立后,行政機關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完全實現的效力是( C )
A.確定力 B.拘束力
C.執行力 D.公信力
29.民事訴訟主體主要包括法院、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其中,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 D )
A.證人 B.鑒定人
C.翻譯人 D.第三人
30.某餐飲企業對下列行政行為不服,其中可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的是( B )
A.工商部門為鄰近餐館頒發《營業許可證》
B.城管部門在對其執法檢查中損壞了部分物品
C.衛生部門頒布《加強餐飲服務人員健康檢查的規定》
D.勞動部門要求所有企業必須依法與雇員簽訂勞動合同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發展中形成了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下列選項中,屬于這種優良傳統的有(A B C D )
A.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 B.抵御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
C.開發祖國山河,創造中華文明 D.心系民生苦樂,推動歷史進步
32.在我國現時代,任何一個具有愛國情懷的人,都應該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A B D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艱苦奮斗、務求實效
C.堅守成規、畏葸不前 D.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33.與法律有所不同,道德對社會行為的調節(A C D )
A.是非強制性的
B.可以借助國家強制力
C.是一種經常性、深刻性、普遍性和靈活性的調節
D.可以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發揮作用
34.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B C D )
A.與西方主流文明相一致 B.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
C.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 D.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35.公共生活是人們在公共的領域、公有的環境、公用的場所中,彼此開放透明且相互關聯的共同活動。當代社會公共生活的主要特點有(A B C D )
A.活動范圍的廣泛性 B.交往對象的復雜性
C.活動方式的多樣性 D.活動結果的相關性
36.愛情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體現。愛情的基本特征有(A C D )
A.平等互愛性 B.輕率隨意性
C.專一排他性 D.純潔嚴肅性
37.下列關于“法治”與“法制”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有(A C )
A.“法治”與“法制’’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兩個概念
B.“法治”與“法制”的內涵與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文字表述不同
C.“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實現“法治"的前提
D.“法治’’強調個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決具體問題的作用,與“法制”相對稱
38.下列關于法的本質和特征的說法中,正確的有(A B C )
A.法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社會規范
B.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社會規范
C.法是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規范
D.法是不受風俗習慣、地理環境影響的社會規范
39.法律實施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規范的要求和規定在社會生活中得以貫徹和實現的活動,包括(A B C )
A.法律適用 B.法律執行
C.法律遵守 D.法律編纂
40.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憲法基本原則的有(A B C D )
A.人民主權原則 B.民主集中制原則
C.堅持黨的領導原則 D.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基本特征。
42.簡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
43.為什么說遵守社會公德是社會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
44.什么是法律思維?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45.簡述憲法的特征。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在我國現階段如何把個人理想融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追求之中。
47.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關系。試述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應該怎樣認識
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