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湖北自考服務中心 >> 高校 >> 學校排名 >> 瀏覽文章

青海民族大學排名2024年最新全國排名第221

2024/11/18 10:42:12
青海民族大學排名2024年最新全國排名第221

青海民族大學排名2024年最新全國排名第221

青海民族大學排名公布,排名結果參照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武書連排名。排名指標包括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選項。以下是青海民族大學2024年國內排名信息,排名數據僅供參考。

青海民族大學排名

排名類型 國內排名
校友會排名 221
軟科排名 529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0

青海民族大學簡介

青海民族大學創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國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學府。1956年9月經國務院正式定名為青海民族學院。學校于1979年招收藏語言文學、民族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1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是改革開放后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單位。2009年更名為青海民族大學。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簽訂協議共建青海民族大學。2018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民族地區發展,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發展、與青海共命運,譜寫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氣壯山河的精彩華章。

學校肩負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雙重使命,堅持為國家戰略服務、為民族地區現代化服務、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以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立足青海大地、扎根青藏高原、輻射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勢明顯,理工醫類學科特色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一流民族大學為目標。培養了12萬余名各民族人才,其中有6萬余名畢業生在青海工作,近萬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現出以改革先鋒杰桑?索南達杰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學生和53名省部級領導干部、1300多名廳局級干部和120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00余名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建立和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和各項改革發展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目前,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的20901名學生在校學習,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1507名,占在校學生的55.05%。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有效匯聚了李文實、羋一之、胡安良、祁順來、毛繼祖、賈晞儒、吳啟勛、馬成俊、李軍喬、林鵬程等一批知名學者,極大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學校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學校現有1237名教職工,專任教師801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65名、副高級職稱283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693名。擁有“雙聘院士”1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領軍人才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7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全國模范教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計劃杰出人才1名、青海學者2名、全省“最美教師”1名、全省“最美高校輔導員”2名等。

學校高度重視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人文社會學科始終在青藏高原地區具有優勢地位,與青海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相銜接的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藏醫藥等理工類學科建設形成規模、富有特色。學校現有22個教學學院,2個國內一流立項建設學科(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和1個省內一流立項建設學科(化學),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民族學)、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個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科涵蓋文學、理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醫學、工學、哲學、藝術學十一大門類,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本科、碩士、博士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共有60個本科專業,其中文史類本科專業19個,占比為32%,理工類本科專業35個,占比為58%,體育藝術類本科專業6個,占比10%,形成了較為綜合的文、理、工學科結構布局。現有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始終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時代前沿,服務國家戰略,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論和現實價值的標志性成果。近5年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0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3項、重點項目8項、冷門“絕學”項目5項,教育部重大招標攻關項目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托項目1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366項;出版專著教材324部,發表論文2550篇,為各級政府提供智庫報告64篇。現有教育部國別區域研究備案中心中亞-土庫曼斯坦研究中心1個,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國家民委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基地、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語言文學重點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環境資源法學重點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重點研究基地等7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喜馬拉雅山地國家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民委區域國別研究中心,擁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等9個省級科研機構和29個校級科研機構。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天津大學 雙碳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學-天津大學 中華民族藝術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學-廈門大學 青海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院”“青藏高原蕨麻產業研究院”6個高層級科研機構。有國家民委青藏高原資源化學與生態環境保護、青藏高原藏藥資源保護與開發、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青海省聯合實驗室和1個與天津大學聯合共建實驗室、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有1個院士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室、1個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編輯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論壇》等4種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入選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南京大學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核心期刊目錄。

學校分東序、西昆、文實、博雅、南山五個校區,占地面積約1383畝,建筑面積45.1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賬面總值約15.5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1億元;圖書資料382.86萬冊(含電子圖書212.52萬冊),其中民族文字圖書12萬冊,藏文大藏經1667函,漢文古籍3166部78750冊(其中善本380部),23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生均183冊圖書,是青藏高原漢文古籍和藏文古籍館藏圖書最多特別是珍貴古籍館藏量最多的高校,其中《山海經全圖》《格古要論》《訂訛雜考》三部珍貴古籍被收錄到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注、親自批準建設的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學校高度重視與國內外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現與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日本南山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韓國韓南大學和我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41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在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聯合舉辦孔子學院,實現我省孔子學院建設零的突破。與波蘭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合作舉辦的土地資源管理本科教育項目獲批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省內唯一。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建有區域國別研究院和六個區域國別研究基地,其中“中亞-土庫曼斯坦研究基地”“喜馬拉雅山地國家研究基地”獲批為國家民委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自招收外國留學生起已累計培養3000余名外國留學生,現有年度外國留學生百余名,是青海省培養留學生最多的高校。2012年以來,在教育部關懷下,形成以天津大學為組長單位,廈門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為成員單位的“組團式”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格局,北京工業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蘇州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高校也與我校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系,構建起“3+9”的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新格局。

立足新時代,站在新起點,學校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及學校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突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主題”,圍繞內涵建設構建以民族學為核心的人文社科和以理學為基礎的理工醫“兩大學科群”,抓住思政課建設、教學工作、科學研究“三個重點”,夯實人才隊伍、內部治理、綜合服務、基本建設“四大保障要素”,推進實施改革發展“十項工程”,不斷實現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從封閉式發展向開放協同式發展轉變,從被動式發展向主動式發展轉變的“三個轉變”,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一流民族大學而不懈奮斗!


熱門成考院校

  • 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211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車輛工程、工商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

  •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211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

  •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車輛工程、臨床醫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

  • 湖北大學 湖北大學

    重點大學,熱門專業:行政管理、漢語言文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

  •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學、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

  •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工程管理、制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

  • 武漢紡織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工程、法學、人力資源管理

  • 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中醫學、中藥學、護理、中西醫臨床醫學

  •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學、經濟學

  •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一本院校,熱門專業: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英語、音樂教育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杨幂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爱看精品福利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 久久精品视频99|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99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兽交精品99高清毛片|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